一路都好想寫呢篇,但一定的唔起心肝。
202x年呢個香港連幼稚園入學都要考父母拍片/剪片技巧,真係好痴線。好在阿媽當年上莊,自學imovie成才,叫做有啲經驗。果然,呢個世界學咩都好,唔好諗當時有無用,總有一日,你會發現向人生中某一階段,因為曾經有呢種經驗,而順利左一點點。
一於咁話啦,$100幫手睇片比意見,$300買我地條片做reference 🤣🤣🤣
幼教 k1面試 幼稚園面試
除咗家長小朋友有壓力,其實老師都一樣,要喺十分鐘內片去決定自己間學校適唔適合小朋友同家長的教學理念,其實喺短片已經可以睇到究竟屋企嘅日常教學/親子關係。
本地幼稚園嘅xx園,會留意多啲academic嘅位置,基本上K1已經識得中英1-30數字/15種水果名/10種交通工具/一本中英文故事分享/全部英文字母/5以內的加法/屋企個櫃多唔多故事書/自律/有禮貌。(N班就會教生果個「果」字)
國際學校xxx 反而唔想太多學術性嘅嘢,例如家長會唔會帶小朋友參觀/可唔可以問到Open ended questions/家長可唔可以延伸小朋友嘅答案/sensory play/inquiry learning/從做「中」學習
有啲片段當中可能小朋友答唔啱家長心裏面嘅答案,開頭家長都會有耐性(強顏歡笑),但之後就會見到大人不斷有提示,搞到小朋友好大壓力,其實可以幾明顯睇得出;我建議不如唔好出呢條片
有啲真係好hea,有啲專業到落曬字幕背景音樂,其實一句到尾,呢個都係緣份遊戲~放鬆d。(延伸閱讀: 2025 St Cat PN second in引伸嘅反思 – 幼稚園PN/K收生嘅準則)
拍片同marketing有關?
我都叫做有讀過下marketing,都係sell野啫。根據心理學嘅原則,頭7秒係最重要🤣我個人建議係,小朋友邊樣叻就出邊樣先,最自然。不過我都係覺得學之園最好嗰樣嘢係,佢真係有張好詳細嘅分紙,只要你做到某樣嘢,佢就應該會比分你,夠均真。
一條片最少觀察到12個重點:
- 1.大小肌能力
- 2.唱遊合群
- 3.自理能力-個個想入名幼嘅b都能夠做到,要諗點樣outstanding
- 4.認知能力
- 5.語言表達能力 -未有語言就肢體動作
- 6.大小b
- 7.親子關係-係最重要,咩都加親子就岩;係要爸媽親子,唔係長輩親子
- 8.父母教學能力
- 9.閱讀動機同反應速度
- 10.課外活動戶外活動
- 11.家庭環境資源
- 12.真性情 -唔係叫你放佢發脾氣嘅片,如果無加分嘅片(例如佢有禮貌/體恤人嘅片),咁不如唔好放,仲要review咁多段片有係唔覺意流露左佢脾氣嘅一面
- 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感覺
- 我覺得最緊要係放有特異功能或真係有優勢嘅地方🤣
- N嘅時候,我係放個女識講完整句子
- 嗰陣時梗係唔係自主講完整句子㗎啦,係有辦法用剪片嘅技巧呈現出嚟嘅😝
- K嘅時候,我一嚟就出佢自己讀故事書,然後成條片都係我個女自己講嘢咁滯🤣
- 如果用8月B來做基準,就已經好eye catching
- 其實好多大B都得🤣但係我嗰個係中細b,再配合埋佢個BB樣,個反差太勁,所以其實都係特異功能嚟㗎啦
- 咁當然,有得剪接,都有辦法可以呈現到呢個效果
- 民生嗰2分鐘一鏡到底唔准剪,先至最高難度
- 所以我真係覺得識剪片嘅能力好緊要🤣
- 自從經歷過冇得剪之後,我覺得可以剪片嘅,簡直係容易
- 只要表現得冇咁好,直接剪走佢就可以🤣民生又真係的確有三四個主題,但係我冇跟,淨係揀兩樣活動來做,但係最緊要嘅係2分鐘佢要坐定定,乖乖做tasks,唔好對住鏡頭反白眼,呢啲先至係最難🙄
LH片嘅範圍最闊,但係要求最高
- 所以多數都係用呢一條片做基準
- 加加減減就可以出報其他學校嘅片(最緊要記得轉過晒啲報名編號)
留意
- 有好多人鍾意一開始叫小朋友講自己叫咩名、幾多歲、男仔定女仔、鍾意咩顏色、或者鍾意食乜嘢
- 我自己覺得好唔自然,同埋好似相睇、求偶片;不過好處係小朋友會易啲控制,同埋經過訓練好容易達到要求
- 我自己小朋友係八月B,拍N片時,做唔到一問一答,所以我直接挑選左呢條做Opening:我響遠啲嘅距離問佢叫咩名,佢答自己英文名然後跑過嚟嘅片,都幾eye catching
- 有人話要避免出家長用孭帶孭住,或者小朋友食緊奶嘴,我都同意,因為條片嘅時間唔多,你係要響每一毫秒都要show到佢有自理能力(亦都好彩我哋由細已經唔俾奶嘴,就係唔想有呢一個好難戒嘅習慣;咁當然無可否認有啲高敏嘅B真係好需要奶嘴去維繫家庭嘅安寧,總之我就認為我係好彩)
- 甚至乎有啲人話要避免口水肩出鏡,我唔同意。咁我覺得係生理需要嚟嘅,有啲b遺傳真係會留好多口水,唔通你叫佢拍片嘅時候除口水肩,流到成頸都係,咪仲尷尬。
- 有啲家長話要避免睡衣出鏡,我冇理到,基本上大部份講故事嘅片段我哋爸爸媽媽BB都係睡衣出嘅。因為我哋最多講故事嘅片段全部都係睡前故事時間,如果你要我着正裝去拍呢啲片,反而更唔自在,我寧願營造一個溫馨舒服嘅自然感覺。
- 設立主題,可以分自理能力、大小肌肉能力、認知能力、社交能力,將拍嘅片歸類,例如每一個主題都搵爸爸或者媽媽同佢拍一次(應該係話搵爸媽同佢玩一次嗰個遊戲,會比較精準)根據經驗說明永遠第一take先至係最自然,就算換咗人同佢再拍多take,只係話另一方都好想同佢玩多一次嗰個遊戲,BB響呢個時候多數都可能有少少唔高興,佢會選擇返佢當下最享受嗰位家長
- 至於主題類點樣分細項,同埋點樣選擇活動,下面會再講
真正剪片
- 將需要嘅主題都有嘅片都放晒入去後,就需要去篩選,將爸爸或媽媽出現嘅鏡頭比例處理一下,盡量控制平衡,如果有啲家庭是但一方表現得冇咁好/自然,就盡量刪減。
- 然後需要評估片段嘅手震程度,將部份片刪除,譬如超級大頭,想像下老師會唔會睇到頭暈,又或者部份片段震動比較強烈,都係會令到老師想閂咗你條片嘅其中一個誘因。
- 需要放落去嘅片段都放晒入去後,就開始壓縮,每一條片去頭去尾,保留最精華內容,例如小朋友可以用句子表達,或者同父母有互動嘅精彩片段
- 搞掂內容之後,要處理嘅就係後製剪片,呢個位先至係最花時間同有博大精深學問。
- 首先要睇音效,如果每一條片嘅背景聲有大有細,老師都會睇到好頭痛,需要盡量去按照每一條片嘅音源,控制返睇片嘅人聽落最舒適嘅聲音大小,但部份背景聲太大嘅片源,可能會覆蓋咗小朋友嘅說話聲音,呢個時候就要睇吓家長會唔會學比較advance嘅調音功能
- 我自己就試過將家長聲音較細,然後小朋友回答嘅時候嘅音軌推上200%)當然好視乎條片拍嘅時候有冇句子重疊,通常拍片或者剪片得多就會大概捉到嗰個感覺,之後就算要儲片嘅時候都會盡量唔好同小朋友疊嘢講,方便後製。除咗剪片方便之外,我都漸漸養成咗一個習慣就係當小朋友一出聲、我就收聲,長遠對親子關係(起碼青春期之前嘅親子關係)都好似比較好。
- 然後就係畫面光暗,剪開片嘅就要諗觀眾嘅感受,尤其是係當家長選擇用雙重畫面,或者左右對稱去呈現兩款同類型片段時,由於畫面得一個,但係音軌有兩條,呢個時候就可以運用畫面光暗控制觀眾視覺,出左邊片連音軌,右邊片較暗然後音軌推細,然後到右邊片成為主角嘅時候,左邊片就變暗。
- 最緊要嘅梗係時間,去到最後就係要將你嘅內容壓縮成學校要求嘅片段時間,將部份片段變成1.2,再校original pitch應該係最自然最正常,不過視乎語速。因為我發現我屋企連埋BB語速都係比較快,所以最盡只係可以去到1.2。如果你哋語速比較慢,較到1.3 1.4感覺上都唔係好覺。
- 小小竅門係,如果成條片都較快咗,咁老師當然疲於奔命咁樣向張分紙度搵相應嘅項目,所以適當用家庭相做分頁(例如想展示唔同能力嘅時候),就可以預留1至2秒留白位,俾老師唞唞氣,呢一種細心,都可以避免唔會因為人為錯誤而向分紙失分嘅情況。所以記住你嘅觀眾係邊個,你令到佢睇得舒服,當然都會增加攞分嘅機會,起碼手鬆定手緊,呢一個就可以係人事問題嘅浮動攞分位。
能力分類或者主題選擇
- Storytelling就係必備嘅選項
- 要視乎小朋友嘅語言能力,一係要小朋友講
- 如果小朋友講唔到都要父母同佢講嘅時候俾到反應
- 俾嘅反應不限於回答又或者做動作顯示佢真係理解到聽故事嘅內容
- 父母講故事選擇嘅語言,唔一定要好native
- 但盡量揀自己舒服嘅語言,總之唔好講到甩甩咳咳
- 音樂類
- 可以係唱歌或者玩樂器
- 多數唱歌揀Head Shoulder Knees and Toes可以順便表現埋認知
- 因為係拍片,亦可以夾埋跳舞,身體律動嘅優勢,總之條片要係歡樂嘅小朋友enjoy嘅
- 運動類
- 我認為大小肌肉都一樣重要,上落樓梯就係基本,可以加平衡木,平衡車要視乎小朋友肯唔肯玩(我哋嘅個案就係小朋友唔鍾意玩平衡車)
- 名幼而言我認為佢哋重視小肌肉多啲,n時,我哋揀咗用學習筷食烏冬,k時我哋揀咗用筷子夾豆
- 戶外
- 行山動物園沙灘主題樂園
- 順便show埋社交,例如同朋友仔相處
- 自理能力
- 基本上刷牙洗手都係嗰個BB理應要識,所以佔嘅時數唔應該太多
- 用餐具進食(筷子係 bonus)
- 但係剝雞蛋、柑就可以,順便show埋小手肌能力
- 著除鞋襪
- 創意類
- 然後就係其他創意嘅遊戲
- 包括響屋企同佢玩水彩
- 或者去廁所玩乾冰
- 拋骰仔認數字
- 砌砌圖
- 辨認數字圖形形狀顏色大細
- 搵泥膠
*拍片包含嘅元素*
- 所以我嘅經驗就係,並唔係要做晒佢叫你講嘅嘢,而係響每一個鏡頭每一個畫面,你都要show多於一樣以上嘅特質
- 先至可以俾佢剔到有分
- 拍片可以做到嘅就係每一個鏡頭都盡show以上重點
- 每一秒都要有價值
- 又由於時間限制,所以每一秒都要拎到最多分
- 仲要預埋老師剔唔切個box
- 所以點解我話每一個場景都要有幾個元素
- 就譬如你第一個場景有小手肌再加埋認知
- 但係老師淨係去take咗大小肌,剔唔切認知
- 所以又要準備另外一些場景係都有認知嘅,等佢剔晒佢
- 因為越剔到後期,就會越少空間俾佢剔
- 佢就會越Focus落去,仲有啲乜嘢元素未剔
- 所以結論係每一個場景都要有幾個元素去俾佢揀
- 所以相類似嘅能力group埋一齊
- 例如:
- 向戶外(out door境),聽指示(反應),執(大小肌)咩顏色嘅樹葉(認知),如果講埋野(表達)仲正,一次滿足5樣要求
- 又例:
- 用匙羹(小手肌)畢顏色球(顏色認知)(穩定性/平衡)
- 又例:用筆(小手肌)圈起圖案(辨認),一邊跟念詞語
- 因為家姐識揸筷子,但細佬叻揸筆。咁訓練小手肌都係為左將來嘅揸筆訓練,咁我而家直程跳咗步,所以就直出細佬揸筆。
- 又例:叫家姐爬上high chair(大肌),然後坐低用筷子夾豆(小手肌),然後再show and tell故事書(presentation)
- 不過最後大肌肉嗰part俾我放棄咗,因為有啲難控制,最緊要係條片冇得剪,所以唔剪得嘅片係最難拍
- 拍唔到都唔強求,唔需要為拍而拍
- 要因應自己小朋友嘅能力專長去設計鏡頭
- 都有機會有啲片好簡單都有offer
- Anyway我都係盡父母嘅best effort去拍
- 又唔係包生仔,都係增加機會啫
*親子學術類*
- 親子就係不停同佢有互動
- 忌:一問一答
- 所以家長響條片度講嘢,要同小朋友講嘢嘅黃金比例係6:4,因為要顯示埋父母教學能力
- 一條片:整曬釣竿🎣同小朋友認字
- 一條片:對住字卡一問一答,仲要小朋友唔識笑
- 請問邊條片係反映到「玩住學」?
- 講真入到學校學校識得點樣教佢哋學術㗎,佢要睇吓你喺屋企陪佢玩啲乜嘢,點樣與遊戲與學習啊